打工,就是半个旅游。

——公车上一打工老头

这是我所写的最SB的文字!


冷行

终于亲眼见到那个『声色俱丽,然倚门献笑,人人得而媟亵之矣』的名妓了。

为何会到西湖来呢?走出孤山岛,在苏小小墓前停下脚步,看着不远处的车水马龙,我忽然想到。活了二十三年,生命中那些隐含的因果关系显然已经很混乱了,然而也不是不可捉摸,只是麻烦的紧,一个因有另一个果,一个果又有另一个因,因因果果,循环无穷尽也。硬要选一个原因,那也不是不行,大概是家门口有条河吧。

行程简记

出行前

几日前,可能是那次坐大巴经过太多景点却下不了车,心中有遗憾吧,忽然萌生了去西湖玩儿的兴致,研究了下确实可行,大喜!便立马做了个攻略:

  • 第一天早上八点夜班[1]下班,睡到下午一点,坐车三个小时到杭州,再花一个小时在西湖附近找旅馆
  • 一切正常的话,拾掇好东西后已经是第一天的下午五点多,应该还没有日落,可以一直玩到天黑,逛夜市,10点多回去睡觉。
  • 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,来玩到中午十一二点。
  • 第二天下午1点多坐车,4点多回去。
  • 第二天晚上写游记,第三天上班。

第二次夜班前。同舍友谈及此事,他们倒没什么兴致,A谈他杭州月薪八十万的大表哥,B又在固化自己的性格标签。但是无妨,我向来都是一个人出去玩儿。而且把那念头说出来后,我变得很是亢奋,当即看起了车票,开始更细致地谋划。

夜班时。搜了些西湖的攻略[2],听了张岱的『西湖梦寻』,有好些名字听着跟古文一样,没有很深的印象,反而是游玩回来后看着再看书,体会更深了。这也能证明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两个路线的差异:

  • 学习技能的时候当然是先理论认识,然后再去到实践才会有更好地效果(有些老古董根本都不听,非要实践、实践,不去先认识,实你大爷的践),
  • 观景的时候则是先实践,然后再去认识,循序渐进,由表及里,才会对景有更深的了解(当然,那些专业旅游,死命搞攻略的特种兵除外)

夜班下班。衣服丢到洗衣机里,倒头便睡,吼吼吼地睡到中午十二点多。换衣服,开始拾掇行李,必须的眼镜、耳机、手机、充电宝、充电线、纸、笔,然后是消遣的kindke、相机、耳塞。
背上小挎包,耍子去也!

行程中(流水账式超极简记录)

坐公交,还是坐公交,饿了,干饭。
坐高铁,很有航拍中国的感觉,斜行时感觉整个大地都在往下斜着倾倒,似乎是不周山被那个国家的导弹给炸塌了。
坐公交,走路。
找到了第一个旅馆,价格挺合适,住下。
玩,饿了,干饭。
饱了,接着玩。
累了,回旅馆,洗漱,倒腾旅馆的电视,投屏放老柴的第一,修图,写游记,睡觉。

第二天,日出后,早起,早餐,退房,玩。
中午,坐公交,买车票,等。
坐高铁,最后一节车厢。
坐公交,写游记,日落,还是坐公交。
入夜,回到宿舍,安全演习,饿了,出去吃饭。
找个没人的角落,写游记。

费用汇总

  • 公交:1+1+2 +1;2+2+1
  • 高铁:48.5;63
  • 住宿:60
  • 吃饭:15(午:炸酱面)+12(晚:蛋炒饭)+零食(水5+水5+果5); 8(饼+豆浆)+15(小面)
  • 玩儿:雷峰塔(40),纪念币(18)

合计304.5,

  • 路费+住宿:181.5
  • 饮食:65
  • 文旅:58

雷峰塔是母亲打视频要求去的,她想要跟白蛇传里头的场景印证,纪念币也是在塔上买的,去掉的话246.5,再不吃不喝的话181.5。

有用的建议

住宿推荐:杭州武良旅馆。

  • 单人间一晚六十,带独立卫生间一晚八十,押金四十,
  • 干净整洁。
  • 登记与退房手续规范正式,老板娘24小时在,热情(我入住的时候她正在帮一个手机没电的外地人打电话维权)
  • 走路十分钟到西湖,五分钟到武林夜市,三分钟到地铁站。

路线推荐

  • 傍晚路线:断桥残雪—孤山路—博物馆—宝石山—武林夜市(八九点开始)—旅馆
  • 白天:日出时分解放军雕像看远山,绕湖走,到雷峰塔/净慈寺,苏堤,植物园,

冷念

这里写的是所见所感,路上随手记的,很杂很乱,所以本文是杂谈。

  • 往往湖边儿走的时候感觉是在向白河进发。家乡是河南南阳,小学时候在白河边上过两年,当时每晚老毕(班主任)就带着我们去河边玩,那份对河水的期待也就深深的印在我脑袋的里。今天当我从公路上往湖边走时,前边有一片林地公园,树后面是纯净的白色,那种游戏的、喜悦的、高兴的感觉便油然而生。
  • 遇到四个外国人,两个大胡子,有在早晨穿个短裤跑步的(直觉告诉我他叫莫里斯)。
  • 武林夜市,很繁华,然而没有想要的,除了印logo的徽章,琉璃龙,文玩奥特曼外。城市人的穿着打扮,兴趣所在与我很不相同,走在其中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。
  • 保叔(俶,whi,学五笔的好处可算是到了)塔上跑步的情侣,一唱一答,真让人很羡慕,我也想天天晚上爬山跑步玩儿!
  • 早上醒来,没有水杯,拿着个撕掉包装的冰糖雪梨走,被一个老头误解为绿茶,我说明白后他尴尬得说“呵呵,这爱好不错。”,看来他是很喜欢喝茶的,可惜俺不会赛博养生,茶叶也只是在开水味道不好时候加进去。然而在此之后,我越发觉得拿个大饮料瓶走路不自在,在柳浪闻莺附近狂喝了几口,剩半瓶扔了。
  •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没有洗头的缘故,被人看起来过于老实。一路上与陌生人接触似乎有点多:帮两个人照相(应该不是诈骗),一个跑步的大叔(对着雷峰塔比耶✌🏻),两个穿汉服的女孩(苏堤春晓拍背影),帮高铁上一女的提醒到站时间。
  • 新的太新,老的太老。人也是,物也是,湖边都是古色古香的大饭店,没有过度风格的建筑。人就退休的跑步老头儿,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、无聊的年轻人们(周一,没有学生)。那中年人呢?大概都在工作,或者居家睡觉养花吧。啊,好烦!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在支撑啊!他们为何不出来玩儿?存他妈的钱啊,抽他妈的烟啊,喝他妈的酒啊,刷他妈的手机啊!
  • 在断桥残雪那儿摸了西湖水,很凉,所以游记的名字就叫做西凉吧,走了一会儿发现有个叫西冷的地名,不错,这个更好了。
  • 一路上看到好几个女生抽烟,很是震撼,女人不是不会吸烟吗?原来家里人一直在骗我。买水的时候,又看到有两个女生到超市里买烟,什么软的,硬的,老板一脸厌恶的表情对话,她们问路也都随便糊弄一句。看来社会上对女性吸烟这种行为是不支持的,这也是大男子主义吗?
  • 苏堤上香樟树,龙眼树多。香樟树都是那种又老又粗又矮,张牙舞爪的。龙眼树都没有发芽,地下掉满了龙眼果。
  • 给奇石收集者的避坑提醒:西湖没有石头可捡!除了买纪念品之外,你只能轻轻地来,轻轻地走。雷峰塔的砖也被保护着,不能拿!可惜了,都怪老爷辈的人太贪心,不给我们后人留几块。鲁迅已百年前成功预测“在民康物阜时候,因为十景病的发作,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。”,这回的塔可是全金属,塑料,一块砖也拿不走,只能买纪念币了。
  • 由于昨天夜班太难受,现在一想到工作,不论是看到公交车司机,路边的环卫工,保安,还是餐馆的服务员都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(确切的说是一种很苦很硬西湖石一般的石头在后脑勺里的感觉)
  • 昨天晚上那么冷,第二天九点多居然出太阳了,听公交车上的本地人说:今天人也不多,温度也好,之前人多,之后赏花也会有很多人,今天出来可真是太顺利了。真的吗?呦呵,那么我不是赚到了,想想心里还怪美的(愚蠢!)

真·游

本段又名: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去批判 批判消费主义及其在旅游上的应用

读了『美丽新世界』后,我越发喜欢旅游与音乐。

当然,是经过一番纠结的。

起初也隐隐约约认为旅游是种浪费,跟所有的消费品一样,是消耗人意志与青春的没用玩意儿,是市场经济的阴谋。

然而反过来想想,对一个体系批判地最入骨的往往是处于体系内部的人,作者批判的是资本主义,消费主义的东西,与我上下三千年的大中华有毛关系。至于当下社会那种『美丽新世界』的苗头,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舶来品,有消费,有市场,就会有资本,就会有那种趋势。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流淌在我血液中的,我为何要把它的缺点映射到我中华民族上。

中国人自古喜欢登高怀古、游山玩水的,不然哪里有那么多诗词歌赋,不然逢年过节景区怎么都人山人海,不然怎么“凡有流水处,皆有钓鱼佬”。

鲁迅在『往访的心』中也提到过:

旅行者,是解放,是求自由的人间性的奔腾。旅行者,是冒险;是追究未知之境的往古猎人时代的本能的复活。旅行者,是进步;是要从旧环境所拥抱的颓废气氛中脱出的,人类的无意识的自己保存底努力。而且旅行者,是诗。一切的人,将在拘谨的世故中,秘藏胸底的罗曼底的情性,尽情发露出来的。这些种种的心情,就将我们送到山和海和湖的旁边去,赶到新的未知的都市去。日日迎送着异样的眼前的风物,弄着“旅愁”呀,“客愁”呀,“孤独”呀这些字眼,但其实是统统一样地幸福的。

游山玩水基因分明早就沸腾在血液里了,所以:

去他妈的消费主义陷阱!

去他妈的奶头乐!

去他妈的愤世嫉俗!

我就是要去玩儿!

一个人也无所谓!

“真的旅行,应该只是一个人。须是恰如白云飘过天空一般的自由的无计划的心情。”

真·乐

一直以来是比较喜欢听歌的。

以前有些时候大数据的推荐让我在自己兴趣的孤岛里徘徊很是恶心。

然而我又开始听收音机与音乐播客,听音乐之声,听轻松调频,听周末变奏,经常吹口哨,有些时候一时兴起还自己做点音乐玩儿,所以孤岛什么的早就不存在了。

随机化可以与大数据的对抗,这早就是老生常谈了,有些人还在一直抱怨大数据怎么怎么侵犯隐私,怎么怎么作茧自缚,怎么怎么是在给别人赚钱。去他妈的吧!时代的大流,是你能力挽狂澜的吗?批判后继续选择接受,有他奶奶的意义?

最近让我对音乐产生怀着的还是赫胥黎(又聋又瞎)的『重访美丽新世界』,里头描绘了一种迷幻的感官音乐:sexophone(色馨香),让我对音乐产生了让人醉生梦死的不好印象。

然后就处于纠结的状态中,十七日夜游西湖时也只是听着坐火车上找的旅行钢琴曲走。

这种对音乐的心态一直维持从断桥残雪到保叔塔。

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西湖夜色里,有一种情绪,但是没有办法排遣,写了首杂诗,但仅此而已。

经过宝石山顶『纯真年代』门口时,发现宣传板写着关于崔健的新书(他一个做摇滚的,文笔不好,大概是音乐访谈之类的书),然后穿过武林夜市,在餐馆吃饭时,掌阅上搜了搜崔健的书(读书小组开的vip),有一本『自由风格:周国平对话崔健』,跳读到『从《一无所有》到《无能的力量》』时对音乐(尤其是摇滚乐)有了新的认识。

具体是这句话:

真正美好的、反抗压抑的音乐恰恰都是产生在发达的社会里,这种批判、这种呻吟证明了你的内心力量,证明了社会进步,这个社会存在着批判、存在着呻吟是社会发达的一个象征,相反,在那个不开放的时期,我们没有物质丰富的生活,却都说我们的生活比蜜甜。

况且俺荀老祖师爷也说过『夫乐者,乐也,人情之所必不免也,故人不能无乐。』

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。

有情绪但不能表达是很痛苦的。

齐衰之服,哭泣之声,使人之心悲;带甲婴,歌于行伍,使人之心伤;姚冶之容,郑、卫之音,使人之心淫;绅端章甫,舞《韶》歌《武》,使人之心庄。故君子耳不听淫声,目不视女色,口不出恶言。此三者,君子慎之。

听歌只要不听那些淫乐,鬼畜,纯粹消遣搞笑的东西,跟着心境、情绪去选择合适的音乐就没问题。比如:

夏天,在工作日,请假去看海,快到海边时听着JIM的holiday,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?

傍晚十分,一个人迈步走在没有路灯的桥边,看着远处摇曳的星火,听听蓝调萨克斯,吹吹降f小调的口琴,口哨很是提升情绪的。孤独,也是一种幸福,难道不是吗?

漫步苏堤春晓,见游人成双成对,听崔健的『一无所有』抵抗那些不好的情绪,不也是很好吗?

休息日,漫步在安静地让人害怕的无人小路,耳机里突然传来Lovestoned的『Thursdays』不也是一种乐趣吗?

冷光

看到人人都在拍照,我越发反感拍照。

然而作为情绪化摄影师,景色看得多了,块垒越积越多,总忍不住去浇浇。

所以,算了算夜拍一百六,日拍一百九,总共三百五十张吧。

因为主要景点都被照冒烟了,待的时间太短,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什么独特的构图。这里挑出来三张还算行的,其余的作为存货,夜班无聊了再修再发。

当然了,以发照片、记录生活为目的的博文在子虚栈是很少见的,请不要保抱有这种极其不现实的期望。照片这种小东西,我倾向于持批判态度,积累下来的好照片我一般会发到pixelfed,稀松平常的会作为日常嘟文发到故障站。

宝石山夜景
远山飞鸟

保俶塔


  1. 我的工作周期是:白白夜夜休休,工作日每次干12小时,但每六天有将近两天休息时间。 ↩︎

  2. edge浏览器app的语音朗读是真的牛逼,掌阅新更新的真人语音还没复活就已经死了。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