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,在大多数时候,其实是一个无聊透顶的东西。

——Sion

✍文章痕迹

写作时间线

2024-12-15

两天没剃,早上突发奇想决定开始留胡子,

2024-12-28

留胡子第二周,陆陆续续有人提醒我要剃胡子

2024-12-31

关于胡子软硬程度的讨论

2025-1-18

年度工作报告上,留着胡子报告

2025-1-18

年会上,留着胡子发言

2025-1-18

革命意志动摇,在公交车上撰写《蓄胡记》初稿

2025-1-20

蓄胡记》完稿,剃胡子。

蓄胡时长:46天13小时51分2秒。


谨以此文,悼念我今晚剃掉的几根胡子,这一路跟我挨了不少冷言冷语,辛苦了!你们好生安息吧!

从“髟”部说起

高二下,一堂试卷评讲的语文课中,古文阅读里不认识的字出奇的多,让我卷子上那一部分几乎满是红叉,甚是丢脸。痛定思痛,为了补足文言文的短板,同桌Y君与我决心把字典里的所有字都过一遍。计划是从部首开始,计算了每个部首所占的页数,从少到多,先易后难,一个一个部首地去认识。

统计后,发现“髟”部的字是比较少的。于是开始分工,Y搞单数页,我搞偶数页,把所有“髟”部的字都列了出来,一个一个的查的翻译从第一张纸开始。不得不说,说这个部的字是真有意思,各种各样的胡子、毛发,真让人开了眼了!暂举几例——

拼音 意思
嘴上边的胡子
rán 两腮的胡子
rán 同“髯”,指两腮的胡子
xiū 古代一种假发
máo 头发乱蓬蓬的样子
dàn 头发长而下垂
kūn 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
bìn 头发
挽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
yòng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
máo 头发乱蓬蓬的样子
髿 sōng 头发蓬松
髿 头发下垂
髿 kuāng 头发散乱
髿 zhuī 古代的一种发式,把头发束在头顶

这场与文言文的旷日持久的战斗,以一场晚饭后的数学考试宣告破产。

可见胡须自古以新文化运动都是很重要的。 (现代汉语中,只剩一个“胡”字来描述了,再没有“髟”部的位置了)

胡子的现代化进展

古人言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。”,以前人大多数是不理发不剪胡子的。

唐太宗甚至“虬髯壮观,人号髭圣”。胡子的研究除了鲁迅那篇小品文《论胡须》外,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仲丹老师这篇《历史的胡须》写的也是极为“专业”,堪称胡学研究之集大成者。 《列帝图》中的十三位皇帝都留有胡须

到了现代,胡须在中国的发展江河日下,自民国剪辫易服运动开始,胡子,作为落后封建的象征,同辫子一样,被纳入革新之列。民国时代的口号“ 母在不庆生,父在不留须”便是深刻的代表。在新中国前后,胡子的地位越发被动,其含义除了落后外,甚至还多了一层土匪味儿。

胡子,口语中对土匪的别称,因土匪一般懒于打理自己,都留有长长的胡子明显区别于普通民众,而被称为胡子。

——“胡子文化”,百度百科

据有关资料显示:开国元勋中只有几位将军为了保持形象才被特批可以留胡子。在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(试行)2018》中第八十三条 明确规定“ 男军人不得蓄胡须,鬓角发际不得超过耳廓内线的二分之一......”可见禁止留胡子甚至已经被写成命令、法律条文了,彻底没有地位了。 话剧《智取威虎山》剧照:不留胡子的杨子荣与一群胡子土匪

随着不留胡子的风气、西方文明的风气愈演愈烈,在当代,青、壮年人留胡子似乎跟留长头发一样属于少数群体,甚至还带有点逃犯、邋遢、暴力、黑社会的意味。

总之,蓄胡是遭人议论的,是不合时宜的,是落后于时代的,是不符合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的。

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,而人的现代化是人的价值观念、行为模式、思维方式、情感意向等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。

——“全面把握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内涵”,《光明日报》2025年01月16日

再放眼当下轰轰烈烈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,胡子在这个大流中显然是不符合”人的现代化“的要求的——不留胡子,是中国人迈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。

蓄胡

随大流总是无趣的,言之凿凿总是无趣的,而整活是有趣的,但整自己是极有趣的!

在那个早就注定的早晨,姑且称之为”蓄胡元日“吧,日出微弱的红光映进十六层的出租屋,梳妆台前的我拿着剃须刀对着邋里邋遢的自己发愣,脑子里在酝酿——我为啥非要剃胡子?难道留胡子不是人的基本权利吗?京剧里头旦角才没胡子,难道剃胡子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吗?假如胡子在现实中是一种强势的象征,那么根据传播理论,它在传播领域是没有优势的,难道这也是导致胡子日渐没落的原因吗?但外国似乎没有这种很严格的限制,上次看到德国交响乐团中很多年轻乐手也都留着大胡子、小胡子,难道邹振东这个弱传播理论是中国独有的吗?.....不想那么多了,胡子在法律上是不限制的,那阻碍我的就剩社会规范了,作为一个素来独来独往、任意发展、任意改变的人,我倒要看看这道德规范的力量有多强?当个试验吧!留胡子的社会学实验!于是,我放下剃须刀,飞也似地跑下楼。

(此时是6:55分)

(最近的公交站在三百米外)

(公交7:00发车,一小时一趟)

...

(呃,,,,,)

(俺八点上班)

胡子软硬程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讨论

留胡子第三周,T君看到后忍不住评论一番,而后以胡子为话题与Z、M以及我展开了一顿讨论,什么形象了,印象了,俄罗斯大胡子、关羽胡子是不是从下都没剪过等等等等,总之讨论很碎,但其中有一点很有意思,姑且归纳为『关于胡子软硬程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讨论』。

他的观点是人(如无特殊说明,下文之人皆指可以长出胡子的男人或女人)年龄越小,长得胡子越软,这种称之为『须』,年龄大了长的胡子就会硬邦邦的,这种称之为『胡』。小孩子长出来的胡子、头发都是软软的,剃掉之后长出来也是软软的。然而年龄大点,经过青春期之后,胡子就会变得硬邦邦。可见同样长度的胡子,小孩子的的确比大人软一点。就好比雏鸟换毛,换完毛之后毛变硬才能飞起来。

这一点我是同意的,然而当他拿自己胡子跟我比,说他留起来会比我的硬很多,这俺可就不敢苟同了——

咱家观点是不论人年纪有多大,只要能留住胡子(大概也就是青春期之后了),胡子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变软——即当胡子长到一定长度后,软硬程度与年龄的相关性几乎就不存在了。

以头发为例,理刺儿头的时候头发短,摸着感觉硬邦邦的,然而留着留着头发长了,摸着就感觉是软的,也没有那么硬了,说明毛发的软硬程度跟它的长度有绝大的关系。

究竟纤维的软硬程度究竟该用什么方式来评判?我个人认为可以用材料力学中的挠度来评价:

ymax=PL348EIy_{max}=\frac{P\cdot L^3}{48\cdot E\cdot I}

长度越长挠度越大,变形越大,感觉起来就越软,反之感觉越硬。这东西可能三维建模软件(比如blender之类的)里会有考虑吧。 (此番议论即兴所思,甚粗劣,有识之士望放过一马)

莫须有

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。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、诽谤和诬告陷害。

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

”你看你胡子都不剃“

“胡子留这么长干嘛”

“草,你还留个胡子”(阴阳怪气语调)

“年轻人留个胡子多难看”

“以前多帅的小伙,怎么胡子都留起来了,唉~”

“父在不留须,你不知道吗?”

大家面对我留胡子的反应大同小异,可以说基本上全是阻力。我一般不会把留胡子的那些想法说出来,因为太不好解释了,要说一大堆,别人还不一定理解,于是一个字——

”玩儿~“

便成了我对别人质疑的最直接回答。

除了家里每周打视频时母亲唠叨”你赶紧把它剃掉!“,妹妹今天一个日本胡子、明天一个鲁迅胡子来讽刺挖苦、车间F线的L君经常开玩笑地问我”胡子剃了没啊?“外,基本没有人会问我两次,大多是问了一次,劝我两句后就不在过问了,这与中国人不好多事的行为习惯相吻合。

至于我自己,心里也是波澜不惊。因为不太注意形象,一天中看见自己的大概只有两三次,看到了一般是笑一笑“这个傻逼真有趣!”而后也根本不会在意,可以说很开心。这此实践也与我四月份在西湖边第一次看见那些COSPLAYERS后的感想一致——“当你以自己的那一套道理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的时候,其他人如何苦口婆心地耳提面命,怎样醍醐灌顶的肺腑之言都毫无用处。”

人的热情总会消散,革命也有结束的时候。

在留胡子的后期(也就是最近两天),当我蓄胡的兴致快被各位长辈“春风化雨”的说教烟消云散前,我的回答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动摇。

然而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,如同大厦将倾,裂然欲崩。尽管后来是不同的人问我,我的回答竟如同长长的胡子般一点垂下来,从“回家前剃掉”,到“写完一篇关于胡子的文章后就剃掉”,最后到“我待会儿回去就剃”。

可见我的斗志一旦有些许动摇,崩坏便随之而至

这一点,@“蜕陈出新”计划中的我,一定要记住!

🧔‍♂️历程之证明

蓄胡第四天第三十天流亡第四十六天 胡子留念匪味儿——吹胡子瞪眼现代化进程....已达到50%现代化程度....100%,恭喜你重新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人!